close
佛說苦生苦滅
兩千五百年前,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出痛苦產生的次第過程!
他又接著思維了七天,終於覺悟出痛苦止息的方法:人會產生痛苦是因為有一個無明的「我」存在。
人若能「無我」,在任何情境都能無我,苦便無從生成、無處可附著。
佛陀說:「我覺悟出痛苦生成的真理!我也覺悟出消滅痛苦的方法!苦生苦滅是我一生說法的主題,凡是跟苦無關的就不是我所說。 」
「生住滅有無,以及劣等勝,佛依世間說,非是依真實。」──龍樹菩薩《七十空性論》
一千多年後,佛陀攸關痛苦生滅的生死輪轉的思想,已經被誤解為前生來世的輪迴轉世。因此龍樹菩薩才在《七十空性論》第一篇便開宗明義的指出:
「凡是以下經文提到生、住、滅、有、無以及比較差、一樣、比較好這些言詞,佛陀只是借用世間的語言,而不是真的在說:生、住、滅、有、無、劣、等、勝。」
因為佛陀沒有分別心,不會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分斷事物與情境的好壞順逆。
想要看清超越實相與非相的真理,了脫生死不是真指生命的生死,佛陀所指的是苦生苦滅的輪轉。佛陀悟通痛苦是來自於我們的「心」,修行的目的在於人面對不同情境時,以自我的角度去分辨際遇的好、壞、善、惡,苦也因而產生出來了。我們於赤子之時原本沒有這些分別心,隨著人的成長養成種種錯誤的自我價值觀念,痛苦煩惱也因而產生了。因此六祖惠能才說:
菩提本無樹
明鏡亦非台
本來無一物
何處惹塵埃
「佛」是調御丈夫,學習佛法即是修習心法的調御,破除種種錯誤的觀念,重拾父母未生之前的真如本性。
什麼是正確使用心的方法?
即是把心當成鏡子一樣:
事情未來之時,不期待。事情來之時,完全如實反映。事情過了之後,又回復成空。心完全地融入於即時剎那當下,不以過去之心、現在之心、未來之心看待事物,也沒有我、人、主、客、時間的分別心,能隨時隨地無我第融入於當下剎那瞬間,這便是最高的空狀態。
諸相非相
回教苦行教派蘇菲有一則故事與《金剛經》所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一樣:
智者阿部達和他的隨侍弟子一起旅行,在路上遇到一隻狗對著他們狂吠。
弟子罵狗說:「大膽畜生!怎麼可以對老師如此不敬。」
智者阿部達對弟子說:「別再罵牠了,這隻狗的本性比你還好。 牠一視同仁,對所有的陌生人都大叫。 而你對高位者禮貌,對低下的人輕藐。」
智者阿部達的隨侍弟子心中有相,有高位低下的分別心。因此境界不如一隻路邊的狗。心是所有作為的先導,是評估所有行為的主要因素。若沒有心的作用便不會生起任何心理狀態,所以說心是所有善惡心理狀態的先導。
有個人問禪師說:「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?」
禪師說:「人有兩種:有一種人不知道如何過自己的一生。」
「另一種人很正確的踩在自己的人生道上?」
「不!另一種人誤以為人有很多輩子,可以一再犯錯,下輩子可以重新再來過。」禪師回答說。
生命實相是:人只有一輩子,每一分、每一秒、每一瞬間剎那當下都無法新再來過。無論現前好壞順逆境遇,我們的一生就是所有無窮多數個剎那當下相加的總和。
《金剛經》說:「過去之心不可得、現在之心不可得、未來之心不可得。」
開悟的禪師悟通這個道理,因此他永遠無我地活在當下,融入於現前的法相裡。不揹負過去、不企盼將來、永遠活在當下瞬間。
兩千五百年前,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出痛苦產生的次第過程!
他又接著思維了七天,終於覺悟出痛苦止息的方法:人會產生痛苦是因為有一個無明的「我」存在。
人若能「無我」,在任何情境都能無我,苦便無從生成、無處可附著。
佛陀說:「我覺悟出痛苦生成的真理!我也覺悟出消滅痛苦的方法!苦生苦滅是我一生說法的主題,凡是跟苦無關的就不是我所說。 」
「生住滅有無,以及劣等勝,佛依世間說,非是依真實。」──龍樹菩薩《七十空性論》
一千多年後,佛陀攸關痛苦生滅的生死輪轉的思想,已經被誤解為前生來世的輪迴轉世。因此龍樹菩薩才在《七十空性論》第一篇便開宗明義的指出:
「凡是以下經文提到生、住、滅、有、無以及比較差、一樣、比較好這些言詞,佛陀只是借用世間的語言,而不是真的在說:生、住、滅、有、無、劣、等、勝。」
因為佛陀沒有分別心,不會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分斷事物與情境的好壞順逆。
想要看清超越實相與非相的真理,了脫生死不是真指生命的生死,佛陀所指的是苦生苦滅的輪轉。佛陀悟通痛苦是來自於我們的「心」,修行的目的在於人面對不同情境時,以自我的角度去分辨際遇的好、壞、善、惡,苦也因而產生出來了。我們於赤子之時原本沒有這些分別心,隨著人的成長養成種種錯誤的自我價值觀念,痛苦煩惱也因而產生了。因此六祖惠能才說:
菩提本無樹
明鏡亦非台
本來無一物
何處惹塵埃
「佛」是調御丈夫,學習佛法即是修習心法的調御,破除種種錯誤的觀念,重拾父母未生之前的真如本性。
什麼是正確使用心的方法?
即是把心當成鏡子一樣:
事情未來之時,不期待。事情來之時,完全如實反映。事情過了之後,又回復成空。心完全地融入於即時剎那當下,不以過去之心、現在之心、未來之心看待事物,也沒有我、人、主、客、時間的分別心,能隨時隨地無我第融入於當下剎那瞬間,這便是最高的空狀態。
諸相非相
回教苦行教派蘇菲有一則故事與《金剛經》所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一樣:
智者阿部達和他的隨侍弟子一起旅行,在路上遇到一隻狗對著他們狂吠。
弟子罵狗說:「大膽畜生!怎麼可以對老師如此不敬。」
智者阿部達對弟子說:「別再罵牠了,這隻狗的本性比你還好。 牠一視同仁,對所有的陌生人都大叫。 而你對高位者禮貌,對低下的人輕藐。」
智者阿部達的隨侍弟子心中有相,有高位低下的分別心。因此境界不如一隻路邊的狗。心是所有作為的先導,是評估所有行為的主要因素。若沒有心的作用便不會生起任何心理狀態,所以說心是所有善惡心理狀態的先導。
有個人問禪師說:「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?」
禪師說:「人有兩種:有一種人不知道如何過自己的一生。」
「另一種人很正確的踩在自己的人生道上?」
「不!另一種人誤以為人有很多輩子,可以一再犯錯,下輩子可以重新再來過。」禪師回答說。
生命實相是:人只有一輩子,每一分、每一秒、每一瞬間剎那當下都無法新再來過。無論現前好壞順逆境遇,我們的一生就是所有無窮多數個剎那當下相加的總和。
《金剛經》說:「過去之心不可得、現在之心不可得、未來之心不可得。」
開悟的禪師悟通這個道理,因此他永遠無我地活在當下,融入於現前的法相裡。不揹負過去、不企盼將來、永遠活在當下瞬間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