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記者林宜樟/嘉義報導
最近許多人吃冰消暑,但中醫師提醒,長期吃冰品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,女性朋友更可能造成經期不規則,最好方式是喝溫開水,或以中藥茶飲、穴位按摩等消暑。
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阮膺旭說,人體體溫為36度,吃冰品後就像火爐突然被澆冷水,容易使胃黏膜萎縮,造成腹瀉,女性可能會有經期不規則或出現血塊。
阮膺旭指出,天氣悶熱時因大量排汗而耗損人體元氣,可服用有補氣功效的人參、黨參、西洋參或黃耆,也可加入具有清熱養陰、潤肺養胃、清心除煩、潤腸通便功能的「麥門冬」。
阮膺旭說,除藥飲外,可按摩合谷、足三里等補氣穴位,當中暑或昏倒可按壓人中、百會穴位,能有效幫助甦醒。另外刮痧也有消暑作用,對中暑後造成的冒汗、嘔吐、發熱、四肢冰冷等症狀有消解作用,但使用時必須注意往同一方向刮,才不會刮傷皮膚,在刮之前要用潤滑油,用的刮板要平滑。
阮膺旭指出,想要消暑可選用天然食材煮湯飲,綠豆薏仁湯可清熱解毒;知母、石膏、粳米、甘草做成的「白虎湯」有消熱、生津、退火功效;粉光參、遠志、石菖蒲、茯苓、蓮子可煮成有消暑功效的「寧心茶」;「消暑解渴湯」材料則包括桑葉 、菊花 、木耳、山楂、麥芽、五味子。
阮膺旭提醒,平時減少頻繁進出冷氣房的機會,並保持房間通風,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、運動,多補充水份,睡眠充足,出外時選擇淺色、透氣的衣服,或撐傘、戴帽子,若有中暑前兆,宜到陰涼、通風處休息。
心臟、腸胃與婦科病友 少碰冰品
|
記者劉曉欣/彰化報導
天氣好熱、好熱,冰品成為民眾消暑的最愛,但中西醫都認為,心臟、腸胃、氣喘與婦科病患者應該避免吃剉冰、喝冰水,尤其是激烈運動過後或是正午時分,更不宜用冰品解渴,喝室溫的水才是最佳選擇。
喝室溫的水才是王道
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內科主任賴俊宏表示,天氣炎熱會讓血管擴張,有利於人體散熱,但是吃冰品會誘發血管收縮,這是反其道而行,有違生理行為;不只是心臟血管患者不該飲用冰品,腸胃患者也會因冰品誘發血管收縮,損傷胃的黏膜,對於身體有不好影響。
彰基中醫部醫師陳瑩陵指出,中醫觀點向來都不建議極端的飲食習慣,因為寒主收引,都不利於氣血循環,尤其是腸胃、氣喘與婦科患者都應該戒冰品。
不只是有特定疾病者要避免吃冰品,賴俊宏也主張在激烈運動過後以及正午時分,最好都以室溫的水來解渴,才能避免造成身體的衝擊。
中醫師陳瑩陵認為要遠離冰品者,還有孕產婦,以及女性的生理期間,如果有痛經情況者,連生理期來臨之前都要完全戒除冰品,才能避免痛經情況更加嚴重。
陳瑩陵強調,就算有人自認體質好,有吃冰品的本錢,但是長期下來,可能原本氣血循環很好的人,還是有可能會被誘發其他症狀,不能小覷長時間吃冰品對於養生的影響。
留言列表